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劉瑞朝通訊員武蓓
本報訊寒露時節,秋色益深,候鳥南遷,將逐漸走向高潮。10月13日,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從鄭州市自然保護地事務中心了解到,在對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鳥類資源同步調查時,該中心監測到3只全球極危物種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。
根據介紹,此次是在濕地水塘的蘆葦群落當中發現青頭潛鴨的。在鄭州黃河濕地發現的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、斑嘴鴨、骨頂雞等物種混群,身體比較圓,頭比較大,雄鴨頭部和頸部為黑色,有綠色光澤,眼睛為白色,上體為黑褐色,下背和兩肩夾雜著褐色蟲蠹狀斑紋,腹部為白色,胸部為栗色。雌鴨羽毛則為純褐色。青頭潛鴨頭大嘴寬肚圓,黑亮的頭頸有綠色光澤,眼睛小而白,看起來萌萌的。
青頭潛鴨對環境、水質和食物的要求非常高,全球數量僅有1000余只。這是鄭州黃河濕地首次發現青頭潛鴨分布,鳥類“朋友圈”又添新員。
“秋風蕭瑟天氣涼,草木搖落露為霜。群燕辭歸鵠南翔。”隨著秋季深入,天氣漸涼,候鳥南遷,又拉開了大幕。鄭州市自然保護地事務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說,近期,他們先后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,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,鶚、黑翅鳶等猛禽,和雁鴨類、鸻鷸類等種群。
記者了解到,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我國候鳥遷徙通道的中線通道,是鳥類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,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。近年來,黃河濕地不斷加強濕地生態保護,鳥類棲息地環境得到大幅改善,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成效明顯。
目前,保護區內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340種,其中鳥類283種(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60種: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,有卷羽鵜鶘、黑鸛、東方白鸛、禿鷲、金雕、白尾海雕、獵隼、白鶴、白頭鶴、大鴇、白枕鶴、青頭潛鴨、黃胸鹀)。
隨著今年候鳥遷徙季節到來,鄭州市自然保護地事務中心將進一步加大監測巡護力度,為鄭州黃河濕地越冬候鳥創造良好棲息生活環境。